5月24日,“石鼓書院大講壇·國學講座” 第178講在衡陽技師學院舉行,湘南學院副教授鄧啟紅作《孝經》與傳統社會的規則為主題的講座。當天,衡陽市委宣傳部干部職工代表、衡陽技師學院師生近300人聆聽了這一精彩講座。
鄧啟紅圍繞孝與傳統社會倫理、行為和民俗之間的關系,做了深度的剖析。他說,《孝經》是儒家經典著作中專門談“孝”的一部著作,是傳統文化中首要學習和傳承的經典?!缎⒔洝分鲝埌选靶ⅰ必灤谌说囊磺行袨橹校吧眢w發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”,是孝之始;“立身行道,揚名于后世,以顯父母”,是孝之終。它把維護宗法等級關系與為君主服務聯系起來,認為“孝”要“始于事親,中于事君,終于立身”。
鄧啟紅說,《孝經》在中國倫理思想中,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系起來,同時對實行“孝”的要求和方法作了系統而繁瑣的規定,并提出要借用國家法律的權威維護道德秩序。所以《孝經》長期以來被視為經典,對傳播和維護社會倫理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鄧啟紅認為,民族復興的核心在于民族文化的復興,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靈魂。隨著時代的發展,傳統文化也在不斷進步。毋庸回避,傳統文化既有精華,也有糟粕。而傳統文化的精華則是推動我國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之一。
(通訊員 謝東升)